在中研院工作滿一週,而感覺與整天宅在家裡沒有太大差別,只是換個地點宅,還有除了一整天都在查關於電子書的東西: 檔案、包裝、編碼、閱讀器、發行資料、廠商、著作權、影像檔。為了弄懂電子書這種東西,害我都想去買一個Kindle來用用看了,只可惜Kindle不支持我正在研究的檔案形式。

是說電子書這種東西真是很神奇,不太知道要把它歸類在哪裡: 到底是科技,還是文學? 而最矛盾的是到底主體是誰? 電子面板,還是書? 目前電子書大多數的論文或是規範都是針對他的檔案形式、閱讀器規格、內文索引標籤,並且一再強調電子書必須要有可攜帶性、裝置轉換自由、版權聲明等等,卻忽略了許多讀書時一個閱讀者的觀感與感情隨著文本的起伏。

例如說我之前在比較《愛麗絲夢遊仙境Alice in Wonderland》的電子書,發現網路上各種版本規格都有,有圖片、純文字、不斷句、亂斷句,而每一個閱讀器又用不一樣的方式呈現,卻沒有一個版本事顧及到分頁點的,一首長得像一縷輕煙的長詩竟然被截成兩三頁,整個美感都沒了,還有閱讀器是完全沒有分頁,簡直跟看網頁沒甚麼兩樣。

還記得一年多前我上Contemporary American Literature的時候,第一堂課老師曾問全班同學: ebook or physical copy? 許多有志成為文人的青年都回答physical copy: 因為有份量、因為有翻頁的感覺、因為看了傷眼睛、因為根本不需要一次帶那麼多書、因為電子書不見得比較環保也容易壞、因為可以做筆記夾書籤、因為著作權受到尊重…

電子書沒有不好,而是像 《天使與惡魔》中的情景一樣,科技不看人、人不屑科技: 科學家怎可以沒讀過但丁神曲、看過歌劇? 文人怎可以不讚嘆網路的奧妙、數學模型之美? 電子書永遠都達不到完美的標準,不是因為科技不夠發達,而是我們都過慣了自己的生活,想保持原來的樣子,科學家、文人都一樣,就像葡萄乾都失控了。

22歲了,終於到了四年前一直不想到的年齡,但竟然是想像之外的美好、愜意。


註1: 其實Kindle幾乎除了Kindle 自己的檔案、純文字、Mobipocket與PDF之外甚麼都不支持,但iPad卻支持11種電子書檔案格式,包含我正在研究的EPUB檔案,EPUB是由國際數位出版聯盟制定的電子書標準格式。(Wikipedia)

註2: 失控的葡萄乾翻譯自英文的片語Hysterical Raisins,是取 “Historical Reasons” 的諧音而來的,用來諷刺某一件事(尤其是某一樣新技術的設計或研發)為了顧及過去的設計錯誤或不良,必須用較原始的設計以讓就技術仍能與新技術相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iesluna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