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無聲無息地來了。很快就忘了圖書館學生K書的樣子、計中印報告零錢的聲音、期末考教室難得坐滿的樣子,都快要忘了要選課、忘了熬夜,忘了大學曾經煩惱過、操心過的那些事,拿著筆的手僵硬了,好陌生;該不會有一天也會忘了怎麼寫字吧?前年考試買的筆芯還剩下兩根,我想總有一天也是要被遺忘的


I'm bad, and that's good

到了碩二上,都開始思考畢業後要去哪裡了,即便還沒有要畢業的,也會開始衡量自己的能力,出了學校門口到底能不能找到一個好的發展或是安身之處。看著徵才廣告或是入選條件,看著許多網路上勵志文中成功的青年,都恨不得自己再爭氣一點。畢業後去哪裡?會不會有機會選擇?選了後又會不會喜歡?這些思緒就像睡覺時的飛蚊,再腦中嗡嗡作響擾得徹夜不得安寧。


每每想到人生目標,就會想到 Arthur Miller 的Death of a Salesman,劇中一句話 "Why am I trying to become what I don't want to be [...] when all I want is out there, waiting for me the minute I say I know who I am!" 那種覺醒,或許不是那麼美輪美奐,但是一種發掘自我的過程:我們不一定要當卡通影片裡的英雄或好人,但也許可以當一個安於自我的人,能有勇氣說出像是無敵破壞王說的 "I'm bad, and that's good.",並在生活的每一天尋找一些快樂。


讀與寫

剛入學時看著學長姊從影印店捧著熱烘烘的論文,都覺得又羨慕又感嘆,好像還要無限長久才會輪到自己,現在開始寫了才了解什麼叫做辭窮,之前大學時讀文組,都還敢說喜歡寫作,不怕寫,這四、五個月來卻除了寫文件、寫論文,翻譯的事情也一件都不少,寫到都要怕了。


寫作很悶,卻也讓人心靜,因為可以回過頭來重新反省研究上遇到的問題,以及檢視有沒有忽略、不足之處,試圖轉化為文字。說清楚、講明白,這是我們在急著衝成果時往往忘記的一件事情,卻是很重要又很可貴的過程。之前一度寫不出東西,便再度拿出奧罕‧帕幕克諾貝爾文學獎的演講辭,他談到了磨練、談到了靈感,也談到了創作時作家內心要面對的掙扎,字字句句都是文學家反覆思考吐出來的珍珠,是痛苦,為得就是能建築出一些希望,或是滿足心裡對於追夢的渴望,最後的文字很感動人心,讓人一讀再讀,也許是值得的。即便我無法成為這樣的一個作家,不過這樣的反思,這樣的體悟,也引著我走出寫作瓶頸。


奮鬥的起點

身為一個學生說不上什麼磨練,對社會歷練也一無所知,但在學習過程中卻稍微體會到放棄與堅持、瓶頸與靈感、失落與期待,這些這麼容易擁有與失去的東西,哪一樣不是在努力的過程之中一點一點磨出來的?之前看著一位工程師迅速熟練地操控著幾萬行的程式碼,覺得自己做的東西忽然變得好渺小,一下就被他併吞進去了,不甘心地隨口問了一句:「為什麼你可以這麼不費力?」,他嘴角帶笑地說:「你也可以呀,再練幾年。」自信滿滿地存檔然後轉向我:「好啦,換你了。」


換我們了,一起走到了奮鬥的起點,接下來真的要開始努力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iesluna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