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下「博一」之後開始思考是不是真的要在這裏公佈博班讀到了第幾年...

職業責任,學術熱忱

博士,在許多人眼中,已經踏入一個相對比較少人了解的職位,因此也招來一些歧異或陌生的眼光:博士到底是在做什麼?之所以說是「職位」,而不是比較常見的「學位」或「階段」,是因為它是一個對未來職業的選擇,也許對於知識與理論有某一種熱愛,希望借助研究擴展某一個特定領域。對我來說是一個人生階段,最基本的就是畢業可以拿到學位,但對其他人來說,把它視為一個職業選擇即可。

不過,這個選擇通常不是為了錢。

之前為了找一些非常特定的攝影機鏡頭,看了個恐怖片,看完後睡不著不說,隔天還得跟其他同學以及指導老師討論畫面配置跟攝影機原理。一開始對於這樣的工作內容其實很不適應,可是逐漸的,雖然每一次要看比較聳動的影片還是會不安,但基於對工作的喜愛,還是發現對於這個過程(看影片與了解技巧),我還是喜歡的,就像大學時為了讀文學,學會了看恐怖小說。此時我相信英國詩人 William Wordsworth 曾說的 "We murder to dissect." 在分析的過程中,殺了原有對無知的恐懼,用知識的增長取代,這大概是我對研究的定義。

社會責任,信念熱忱

聖誕節前一兩週與一個同事在雷恩的街道上閒逛,忽然看到前方一群學生模樣的人在廣場上放了幾個桌子與箱子,有書本,有吃的跟穿的。其中一個穿著樸素的少女前來問候我們,邀請我們來喝一杯熱酒,並說明這些東西都是二手的,而且都是免費的,可以隨手取用。好奇心驅使下,我們便問了他們的目的,是慈善?募款?有所訴求?卻得到「沒有目的」這個回答。進一步詢問才了解這是他們的生活模式:大多數這些人都是低收入戶,買不起新衣服或生活所需,因此用二手贈予的方式,「今天是我們有能力給予,明天可能就換我們需要取用。」

此時我不禁懷疑這樣的生活模式可以維持多久?難道不會東西一下就被搶光?但環顧四週,其實真的停下來拿東西的人不多,也與他們穿著類似。當一個社會人情的供給跟需求無法達到平衡,就無法靠人天生的情誼維持生活,交易轉為金錢面,生活轉為物質面,但許多付不起這種物質生活,轉而在中間夾縫中生存的階級,依然秉持這個信念,試圖生存。看到這些窮得只能贈與的年輕人,看到的是一個社會的另一個階層。

最後,畢竟他們的捐贈的目標人群不是我們,於是我們感謝她與我們分享她的信念與熱酒,只帶著複雜的心情離開。幾步之外,一個商家擺著桌子宴請大家吃免費的聖誕點心,並抱怨廣場那裡的學生未經申請私自占用那塊地方擺攤。

***

在法國,脫離學生時代的無知,脫離那些年各處尋來的期待,甚至脫離了熟悉的語言與環境,開始定義博士班這件事情,的意義在哪裡:也許是從周圍的研究人員身上開始學習如何進行獨立研究,了解什麼叫做公私分明,並學習怎麼進行學術社交。但此外也是透在美好的週末野餐與聚會中,逐漸學會如何品酒,閒聊,享受每一天的生活,作為這一趟旅程的開始。

下一步,背起背包,進入這個世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iesluna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