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試結束後,忙著教書與計畫人生下一步,根本沒時間與心情整理這一年多的心得,終於找到時間卻發現腦中太多沒有清出來的思緒,不知道該怎麼歸類,就倒了出來這篇。

看這個世界

最近開始學習開車,在法國法律上規定一定要去駕訓班上二十個小時的一對一指導。我駕訓班的老師叫彼耶,他是一位車子的收藏家,有時就說起家裡某台老車的方向盤多麼大,手必須怎麼擺怎麼擺才轉得動,或是抱怨(法國人最愛做的事就是抱怨)現在當駕訓老師遇到的年輕學生多麼固執、新法規多麼無聊等等。難得可以逃離寫程式與發表論文的壓力,聽聽這些故事也覺得十分新鮮、輕鬆。

在教我開車之前,彼耶首先教我如何擺放視線。他說視線是個很奇妙的工具,你視線所到之處,你身體就會自然而然地朝你視線的方向移動,所以視線永遠要擺放在你想去的地方,越遠越好。因此,不要盯著眼前的人行道、行人、路障,因為「你如果轉彎時看著人行道,你就會爬上人行道;你如果看路邊的垃圾桶,你就會撞進垃圾桶。」(莫名其妙地,聽他用法文說這句,覺得既好笑又頗詩意的)。邊開車,他就邊提醒我,開車不是學習如何控制車子,而是學習如何控制視線。讓你的視線駕馭這個車子前進,車子才會平穩、開車才會輕鬆。

在車窗後,抓著方向盤,我看見了另一個世界。放下緊張,練習看得遠,才看得到路旁的標示,才看得路中的彎曲起伏,隨之應變。人生至今我一直把發展技能當作學習的主要目的,但彼耶提醒了我學習更重要的目的是學會用不一樣的方式看世界:我們有了新的視野,覺得是好的,自然而然的就會朝那個方向邁進。控制一台車的按鈕與把手其實不多,但如果從來沒有學會看到障礙後面的路,大概也只有撞眼前垃圾桶的份了。

哲學與思辨

很多文章都非常喜歡比較台灣的教育跟國外的差別,其中看到好幾篇一而再美化法國思辨與哲學思考的訓練。看了網路上公佈的前幾年高中聯考考題:「企求不可能的事物,荒謬乎?」,這句話從哪裡來的?是什麼意思?即便大學讀的是文學,沒讀過就是沒讀過,沒思考過的問題硬擠的答覆就會空洞,我也覺得被打敗了,因此決定拿去問同事。

「呦!這個高中課文重點句背一背就會寫了。」

同事並把幾本高中哲學與文學課本借給我,每一篇文章都很值得讀,但每一篇其實我都讀過:討論治國的道理,馬基維力君主論引不出來,孔孟、儒家經典、出師表也有明君治國的思想;西方有班揚的天路歷程、喬梭的坎特伯里傳把宗教或心靈成長以旅程的方式講述,東方也有大唐西域記;而當你無法描述柏拉圖的理想國,可想過從桃花源記窺視東方思想家夢中的國度?「企求不可能的事物,荒謬乎?」來自亞里斯多德的道行論,你我沒讀過,但夸父逐日跟愚公移山也可以拿來論述以意志或因狂妄追求不可能的事物之間的權衡。

這不是說西方哲學文獻不值得讀,讀東方的就可以了,相反在我眼中這些世界名著都是非讀不可的,但不是為了打敗世界其他人、不是為了培育更優秀的下一代、更不是拿來炫耀自己的才學,而是為了自己,教自己身為一個人,如何思考、如何自省、如何用更寬敞的視角看這個世界。說讀了總比沒讀好,但如果讀完哲學名著連最基本的「我同意」或「我不同意」的想法都沒有,只會到處亂吐名句,那這讀書的時間拿去外面散散步還更有意義一點。

陌生人

看到美國聯航強拉乘客下機事件引起的軒然大波,雖然一開始看到覺得好像有點荒謬,但當大家焦點漸漸轉向乘客的種族國籍,我覺得就沒必要了。不是說種族歧視不重要或是不是重點,也許他是西方人就不會被請下飛機,也許他是西方人就不會被拖行,但如果真的要往種族的方向探討,拿這種新鮮潑辣的小事探討種族歧視對這個世界根本不痛不癢。對聯航來說,這是公關危機,公開聲明道個歉、賠個錢、說以後會檢討改就是了。當初英國脫歐宣傳海報把敘利亞難民被拍得像蝗蟲入境一樣,罵歸罵,還不是被眾人所接受,最後英國順立脫歐?當初美國總統大選把穆斯林貼上恐怖標籤、把難民比喻為一碗毒糖果,罵歸罵,還不是被眾人所忘?討論歸討論、抵制歸抵制,最後大眾還是默許了歧視發生。哈利波特裡描述著一位奸徒,靠著一句「為了更大的利益 (for the greater good)」屠殺麻瓜,哈利波特的奸徒是虛構的,但同樣殘酷的事如今卻血淋淋的在中東戰區持續發生,為了地盤、宗教、權力、家園,為了更大的利益,人們傷害著人們,這是歷史從來沒有停止發生的事情。

我們應該從一個更高的人文或歷史層面觀察種族歧視。用一個簡單的比喻,今天有一人進了你家,也許是你邀請的、也許是闖進來的,即便沒做什麼壞事,我們都會覺得這是我的地盤,最終他們也只是個過客,不屬於這裡。把這種愛家、保護家的情懷投射到社會、國家上,就是排外與歧視的根源了。甚至不用到國家,天龍人與台灣其他地區的隔閡、巴黎人與法國其他地區的隔閡、美國南北部的隔閡,日積月累,結果就是,只要踏出家門,我們都成為自己土地上的陌生人了。

理想與蛋糕無關

前幾天我們實驗室兩個同事N與B大吵了一架,為的是討論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理念時意見不合,最後以互罵收場。聽說隔天早上,在咖啡廳 N 因為研究得獎就帶蛋糕請大家吃,B 也一起來、吃了N帶的蛋糕,兩人互動十分有禮但也不是很親熱。我事後好奇地問 B:你跟她理念如此不合,你如何跟她繼續相處?

B:「蛋糕還是要吃呀。」

如果世界上所有爭執都可以用蛋糕解決,該會有多好?理想歸理想、蛋糕歸蛋糕,兩者本來就不衝突呀。

***

對博士這三年的感想莫過於像今年奧斯卡典禮,有時有頒錯獎、上錯台的錯覺,但最終還是結束了,在朋友、工作同仁、老師們與家人陪伴下完成這一件事。最後一張文憑,然後,接下來將面對的,要用更多的勇氣去迎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iesluna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