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讀完之後有一段時間一直覺得好像沒有那個能力來評論薩林格的名著。

如同它的名氣一般,這本書是那種讀的時候有看不出一個所以然的感覺,但是在某一個時間點就會瞬間讓你感動,可能我就是一直熬不過前面那一段冗長煩悶的劇情,所以從買這本書到讀完它,已經默默過了兩年半。

我記得當時是因為浪漫課要買Frankenstein,為了湊足免運費才買的,現在只可惜沒有當年就把它讀完(只是當時可能也還無法體會吧?)。

=====================================

像許多文學作品,一開始實在猜不透書名為甚麼叫做Catcher in the Rye,劇情既非在麥田中,也與捕手無關,如果讀過Robert Burns的詩 Coming Through the Rye可能可以引發一些聯想。

故事開頭平淡十足,我們從一個少年Holden Caulfield口中了解他第四次被退學緊接著幾天發生的事情,故事開始於他從一個叫做Pencey的學校離開,因為他不希望父母因為他沒等學期結束就回家而猜到他被退學,也想等他們收到退學信過幾天、怒氣消了再回家,所以在告別很囉唆的老師與他覺得很虛假討厭的同學之後半夜離開學校。他回到紐約市找了舊同學,但最後都因為不投機以把他們氣走為收場,回到旅館他找了一個妓女卻又不敢與她上床,結果被電梯人員勒索錢…

在書的前幾章,我們都跟著這位浪蕩子的行徑,有時候會覺得他未免太過悲觀、憤世忌俗,但一方面又很可憐他那種孤單、孤芳自賞的心情,也會覺得Holden似乎已經找不到活在這個世界的意義所在。等到他聽到那個童謠Coming Through the Rye時,讀者忽然會看到了一絲光明,發現這個看似失魂落魄的少年卻有一個非常善良的心以及偉大的夢想:他想保護這世界上的單純、無知、歡笑與善良,抵抗現實所帶來的心機、揣測、虛假,就是當一個Catcher in the Rye,在小孩快要失去他們童年、掉下懸崖時,把他們接住,拉回來。

不過很快的,在Holden才剛剛找到他願望時,一件事情忽然使他心情大轉折,他去找之前的英文老師Mr.Antolini借宿一晚,談話到深夜時他老師忽然跟他說一句話:

“Among other things, you'll find that you're not the first person who was ever confused and frightened and even sickened by human behavior… You'll learn from them - if you want to. Just as someday, if you have something to offer, someone will learn something from you.”



這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是為了堅持夢想而犧牲的人、一種是謙遜甚至卑微地活著去完成夢想,而前者雖然值得敬佩,卻也令人惋惜,要做到後者卻是需要更大的勇氣與堅強的信念。Holden一直到結尾才真正體會到這句話,當他答應妹妹不會離開,然後看著她騎旋轉木馬時,他心中同時有一種被現實困住的悲傷,但也充滿難以形容的喜悅。

讀完有一種說不出的感動,好像夢想兩個字不是如表面那麼崇偉、炫麗,而是日常生活中我們希望保存的那一份曇花一現的美,而童年、單純、歡笑隨著年齡增加而變調或是消失有時是在所難免的,但若心中能繼續保存那一份天真與期待,若能讓更多人發現這些兒時不成熟的美,像書中所說: "It's a beautiful reciprocal arrangement. And it isn't education. It's history. It's poetry." 這不只是教育,而是藝術了。

書中的語言不太容易跟,因為是從第一人稱的角度,而且還會跟隨Holden的思緒跑,很像是一個Stream of consciousness的寫法,他會不斷地去重複想一些想法語句,一次又一次,有時候會看的很不耐煩,他的用字用詞也不是非常典型,需要花一點心思思考他如此用字的用意是在表達甚麼,不過整體上來說這本書不算難讀,像是對一個孩子一樣,只是需要一點耐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iesluna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